香港助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图为飞机准备降落在香港国际机场。
王 申摄(新华社发)
第十届世界航空公司排行榜新闻发布会暨第九届世界空姐节颁奖典礼近日在香港举行,在“2019世界十佳机场”排行榜中,香港国际机场凭借优美的机场环境、高度的安全保障水平、涵盖国内外的超大业务规模等因素,连续第十次获得冠军。
香港是国际航运中心,有12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服务,连接香港和全球逾220个目的地,每天超过1100班航班往来香港国际机场中国建材网cnprofit.com。随着港珠澳大桥于去年10月正式通车,香港国际机场的多式联运服务日益扩大。同时,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将于2022年启用,预计到2030年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将达到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900万吨。
香港机场的竞争力和未来前景不只来自于香港本地,更是来自于粤港澳大湾区聚合的力量。“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拥有7000万人口,GDP总和约1.6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需要一个机场群,来满足区域内日益增长的休闲和商务等需求。”香港中文大学航空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主任罗祥国表示。
据统计,2018年,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珠海机场等大湾区五大机场客运量达到2亿多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830万吨。罗祥国预测,未来几年,大湾区的客运量增长率将达到7%,是全球平均增长率的两倍。
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为方便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紧密的人员、物流等往来,除香港国际机场外,区内的多个机场也都在扩容建设。去年4月,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和综合交通中心投入使用。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T3航站楼北侧,总建筑面积约23.5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的机场卫星厅已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今年3月15日,珠海航空城(机场)集团举行了珠海机场综合服务中心及T2航站楼方案设计深化合同签约仪式。去年上半年,澳门机场客运大楼北面扩建投入使用后,年底也展开了客运大楼南面扩建设计及建造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市场规模领跑全球不仅得益于需求,也由于大湾区内各大机场保持良性互动与错位发展,优化了空域使用效率。《纲要》提到,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航空管理培训中心功能,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推进大湾区机场错位发展和良性互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
2001年以来,大湾区五大机场定期举行会议,促进共同发展。香港和广州以及深圳三地机场多次合作,促进人才交流;澳门国际机场着力发展东南亚航线,补充大湾区机场群市场;珠海机场的定位是致力成为粤西枢纽(客货)机场,以及建设公务机综合保障服务基地。
“我们相信,《纲要》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使得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广东机场集团人士表示,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省“5+4”骨干机场格局建设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几大机场有望形成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和互援补给体系,融入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闭幕会上,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王国良正式对外发布《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按照“统一共享、面向应用”的原则,将“指标引领、规划控制”的有效做法充分运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上来,兼顾可操作性与前瞻性,将作为生态城指导智慧城市发展的纲领。
王国良介绍,指标体系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和ISO国际专家组成联合团队进行编制,具体设定“基础设施、数据服务、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经济、智慧民生”6类一级指标,根据先行示范、效果导向、突出特色等要求,确定了30项二级指标。
专家认为,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超前谋划、强化支撑、效果导向、系统实施”的特点。
超前谋划,突出先进性和示范性。生态城充分借鉴比较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目标和标准,确保大部分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信息资源部门间共享率等7项指标达到100%;到2025年,城市信息模型(CIM)覆盖率等16项指标达到100%;到2035年,公共建筑能耗分项在线监测管理覆盖率等18项指标达到100%。
强化支撑,服务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生态城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设定了大气、地表水、环境噪声实时监测覆盖率、生活垃圾产生量在线监测的小区比例等指标,使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与生态城原有的指标体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效果导向,注重以人为本和公众参与。生态城始终将居民需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充分调研居民需求,确保设定的各项指标和后续行动可以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借鉴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公众参与的理念和经验,设定了“城市管理事项公众年在线参与度”和“公众参与绿色行为智能系统的比例”2项鼓励公众参与指标。
系统实施,完善评估机制与保障体系。在制定指标体系的同时,生态城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智慧城市评估模型,并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和实施性,确定了各项指标分解落实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了比较详细的路线图。生态城将按年度评估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落实成效,发布评估报告和智慧指数,从而形成逐年考核、不断优化的常态化机制。
中新天津生态城坚持创新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新道路,智慧城市建设获得广泛认可。2013年,生态城荣获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8年,被列为天津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巴黎会议决议中提到,建议将生态城作为“ISO 37106——智慧城市运行指南”这一国际标准的联合牵头单位。目前,生态城已初步形成由1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物、数、人”3个综合服务平台和N种智慧应用组成的“1+3+N”框架体系。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拖拉机……记者22日在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感受到,北斗系统高速发展的态势。本届年会主题为“导航,遇见十年”,记者借此机会梳理了一下北斗导航系统这十年高速发展必须要了解的五件事。
第一,在轨情况。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年会上表示,今年4月发射了北斗三号系统首颗IGSO卫星,上周五又刚刚发射了北斗二号系统最后一颗备份卫星GEO-8。目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38颗,包括18颗北斗二号卫星和20颗北斗三号卫星,共同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据他介绍,目前北斗三号实测定位精度3.6米。
第二,发射计划。据冉承其介绍,今年我国将再发射6至8颗北斗三号卫星,明年计划发射2至4颗,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届时空间信号精度将优于0.5米。同时还会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服务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容量提升10倍,单次报文长度1000个汉字。
第三,芯片国产化。据冉承其介绍:“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他透露,截至目前,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8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已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最新的22纳米工艺双频定位芯片已具备市场化应用条件,全频一体化高精度芯片正在研发,北斗芯片性能将再上一个台阶。据国内媒体报道,全球首颗全面支持北斗三号民用导航信号体制的高精度基带芯片“天琴二代”日前在北京正式发布,搭载这一当前最强北斗芯片的新款板卡及相关产品预计将于今年8月份上市。据统计,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第四,北斗应用得如何?据冉承其介绍,北斗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4月,国内超过62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此外,北斗系统走出国门广泛应用到印尼土地确权、科威特建筑施工、乌干达国土测试、缅甸精准农业、马尔代夫海上打桩、泰国仓储物流、巴基斯坦机场授时以及俄罗斯电力巡检等多国不同领域。
第五,如何服务千家万户?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北斗系统的好处。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申请进网的手机有11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82款,北斗定位支持率达到70%。同时还有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记者22日在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成就博览会上,看到大量服务老百姓生活的应用场景与相关技术应用。比如,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成立的千寻位置公司提供的地基增强系统已经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国土面积,可以为用户提供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定位能力。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利用北斗系统与智慧城市相关技术,他们已研制出可实现车道级定位精度的导航技术,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未来将普惠大众。